在秦昭王十七年、魏昭王六年(前二九〇),韩国派遣使者前往秦国,请求秦昭王攻打魏国而非韩国。同时,韩国又向秦国献上土地,以换取和平。秦昭王接受了这一提议,与韩国签订了媾和条约后,便集中军力对魏发动大规模的攻击。在这场战役中,魏冉亲自率领军队与秦军交战,最终迫使魏國割让河东地区,并换取蒲阪和皮氏两地。
紧接着,在下一年,白起和司马错共同指挥的秦军进攻轵城,并成功占领包括垣邑在内的六十一座城市。这一连串的胜利使得韩国遭受严重损失,其南北两个重要据点——宛城及邓都被夺走。面对这种形势,韩国决定向秦求和。但是,当时成阳君主张屈服于秦,被拒绝后,他便建议将扣留他的人送回,使他不敢再次去往秦国内,但成阳君并未因此动摇。
在同一年的春季,即公元前二九〇年,成阳君与周天子一起访问了秦昭王。在那里,他表达了愿意屈服求和并献出武遂二百里的土地以此为条件。最终,这样的条件得到了接纳,而公仲侈作为保证这一协议不再有变更的人员,在同一年去世之后,由其继任者公仲侈继续担任使臣,对外代表着韓國對於與強權妥協的一种姿态。他还同意割让武遂二百里地给予 Qin,以换取 Qin 不再侵犯韓國。此举得到 Qin 的认可,从此 韩与 Qin 结成了盟友关系,同时也结束了一系列战争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