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元在读书期间,曾经介绍燕京大学的丁秉鐩结识杨小楼。然而,编者认为这是丁秉鐩攀附之举,而郝德元与丁秉鐩之间并无交集。
1940年,在庆乐园观看袁世海演出《青梅煮酒论英雄》,并与其结识。1944年10月17日,在南开中学40周年校庆上,郝德元司鼓并演唱《醉打山门》中两支曲牌,其嗓音雄浑笃实,韵味醇厚,颇得父亲郝寿臣的赞赏。
1948年,郝德元取得美国纽约大学入学许可书和助学金。父子俩相依为命,但郝寿臣坚定地要求儿子读书做人上人,不许学戏。尽管如此,郝德元仍然对京剧情有独钟,他在课余时间偷偷学习技艺,并且随父亲参加表演,从而将京剧艺术深深铭刻于心。
1951年,由郝德元等发起创办了美国第一家京剧票房“国剧雅集”。此后多年的努力,使得“雅集”成为推广京剧文化的重要平台。在美期间,虽然他远离故土,但对京剧的热爱从未减弱。
1956年,当北京电影制片厂筹拍戏曲影片《群英会·借东风》时,由于主角曹操一角由其父亲扮演不便,因为连日劳乏导致病倒,而提出了代役方案,最终袁世海担任曹操一角。而这次事件也暴露了当时中国戏曲界的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老一辈艺术家的健康状况以及新旧艺术传承的问题等。
1962年,《郝寿臣脸谱集》正式出版。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本珍贵的资料被糊上了窗户。在1980年代,“文化大革”的结束之后,一本被抄去不知所终的《脸谱集》的遗稿终于找回,并最终用主席珍藏本重印成公众版本。这段历史是如何揭示了一代人的坚持和事业,以及他们留给下一代的心血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