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数字取名的风俗也非常普遍。比如说,齐国的晋文公,他的名字叫做“文”,但他的字号是“武公”,这与他打败了楚国、夺得了邾地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还会用到类似这样的数字命名方式。
对于春秋五霸来说,他们通常是以他们的地位和功绩来命名自己的。例如,晋文公被尊为“文王”,秦穆公则被称为“穆王”。这些名字不仅仅体现了他们的地位,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英雄人物的尊崇。
然而,在更早些时候,比如在商朝或周朝,那种使用数字作为人名的一种风俗就已经存在了。在那时,一些人的名字确实由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来决定,这种风俗可能源于元朝,但它并不是元朝特有的,而是一种跨越时代和地域的大陆性文化传统。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无论是在春秋五霸还是其他历史时期,只要涉及到非正式的人名,那么使用数字作为人名的一个习惯是相当普遍的。但这种习惯并不一定总是源自官方政策或法律规定,有时候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统和个人选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