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受尽了背叛与困境
在三国时期,孙和(224年-253年)以字称子孝,是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王夫人与他的一位姐姐全公主之间存在着不和。后来,因为一次入庙祭祀时拜访妻子的叔父的事,被全公主诬陷无礼,并且诬告王夫人幸灾乐祸于当时病倒的孙权。最终,尽管有许多大臣如陆逊力挺,但被误解或惩罚的人也不少,最终甚至有人遭到了杀害。
尽管如此,当初因母爱受到宠爱而被喜爱的孙和,在十四岁就被安排成为宫廷侍卫,并由中书令阚泽教授经典学问。他对学习充满热情,对待贤人谦虚谨慎,这些品质赢得了人们赞誉。
太元二年(252年),在正月间,孙权封他为南阳王,让他居住在长沙。当年四月,随着孙权去世,而朝政由诸葛恪掌控。在这段时间里,他之妃张氏之舅,也就是诸葛恪,有意让张氏得到更多关注。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些怀疑。
然而,在诸葛恪被杀之后,由于一些传言指责他图谋迎立另一个继承人——即是他的弟弟孫亮,因此失去了其印玺绶带,并最终流放至新都,不久后自尽身亡。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张氏共度了最后一刻,她陪同到最后也英勇牺牲,这场悲剧震撼了整个国家,使得人们对于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感到深深哀伤。
此外,即使在追求名声、荣耀以及政治地位的复杂背景下,他仍然保持着对学习、礼貌以及尊敬智慧者的态度,为自己的行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形象。而直到东吴末代皇帝孫皓登基,他才追谥父亲为文皇帝,将母亲何氏尊为太后,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