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生于唐末,蜀地慈光寺的尼姑,以才华横溢著称。她的诗作《舟夜一章》至今仍存世间。海印自幼志向远大,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她总是细心品味前人之作,不仅能背诵,还能在心中默吟多遍。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印对佛法产生了深刻的兴趣。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她决定抛开尘世,削发为尼,以此来寻找内心平静。她选择了西蜀慈光寺作为自己的归宿,那里她过上了相对安宁的一生。
有一次,当海印外出时,她乘坐了一艘船,在旅途中欣赏到了风景和月色。当晚,他们继续航行,因为旅途繁忙没有时间停留。那时候,天空清澈透明,如同洗涤过的大理石,而夜色则如同波浪一般起伏。与同行者闲聊后,她站在船头望月,这时灵感迸发,便即兴吟诵了一首五言律诗:
水色连天色,
风声益浪声。
旅人归思苦,
渔叟梦魂惊。
举棹云先到,
移舷月逐行。
完毕之后,即使周围环境依旧美丽迷人,但她眼中的远山却显得有些遥不可及。这首名为《舟夜》的诗后来广为传颂,而其他一些未被记载下来的作品,则因年代久远而遗失无踪,所以这首独存的《舟夜》,更显珍贵。此事虽然发生在唐朝末年,但直到今日,它依然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