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劫:秦始皇时的御史大夫,人物简介
在前208年,大将军冯劫与其父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联合向秦二世进谏,请求停止阿房宫的建设以及减轻戍卒负担,以缓解民众的困难。然而,二世不从命,将三人治罪。冯去疾和冯劫都不愿接受辱骂,所以他们都选择了自尽,而后来李斯也遭到了处罚。
文献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
当秦王初次统一天下,他命令丞相和御史说:“过去韩王曾经献地并送玺信,请成为我们的藩属,但后来他背叛约定,与赵、魏一起反对我,所以我不得不发兵惩罚他,并俘虏他的国王。人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使得我们能够结束战争。赵王派出自己的宰相李牧来商讨联盟,因此归还了我们的质子。但后来,他又背弃盟约,反攻我太原,因此我不得不再次发兵惩罚他,并俘虏他的国王。在那之后,代王公子嘉自立为代国君,然后率兵攻击并消灭了赵国。魏王起初是臣服于秦,但随后与韩、赵密谋袭击秦,我军吏诛杀他们,从而破坏了魏国。荆王先是献出了青阳以西的地界,但随后又背叛盟约,对我南郡进行攻击,所以我必须发兵惩罚他,并俘虏他的国王,最终平定了荆地。而燕国则因其太子丹暗中指使荆轲实施刺客计划,被捕并灭亡。而齐国家主用了一种名为“绝”的计策,用此绝断与我的联系,以图引起动乱,但是被捕并囚禁,最终导致齐国内部大乱。
现在,我虽然身躯微弱,却能亲自领导义军铲除残贼,将天下大定。我没有改变旧有的称号,没有改名,只想以此方式传达我的成就给未来世代。此外,我还提议称帝。”当时的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及廷尉斯等人都表示:“从古至今,有五个帝位,每个帝国都有千里之地,其外围侯爵要服从夷狄或诸侯朝见,或是不朝见,这样做确实无法控制。但如今,您兴起正义之师铲除残贼,将天下的地方划分为郡县,全依赖您一人制定的法令,这在上古以来还是第一次,也超越了五个帝所能达到的境界。”
于是,他们便商讨起来,说:“古时候有过‘天皇’和‘地皇’这样的称号,现在应该更高一些,就叫‘泰皇’吧!”大家都同意这个建议。当时的大臣们包括博士们,都希望尊封“泰皇”,但最终决定采用“皇帝”这一名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可以尊敬我们的君主作为“太上皇”。根据这些记录,我们知道,在陈涉领导的一场革命中,他派遣周章等将领向西进攻到戏地区,那些士兵数十万强盛无比。当时的二世听闻消息,一惊之下,与群臣商讨解决办法。他问道:“怎么办?”少府章邯提出一个方案:“盗匪已经到来了,他们很多,如果我们现在出动近边的士兵可能赶不过去。我建议赦免那些盗匪,让他们带着武器打败对方。”二世遵照这个意见,不仅赦免了那些盗匪,还让章邯率领这些士兵打败周章队伍,使得陈胜逃跑,并杀掉他的主要支持者曹阳。
接着,二世又派长史司马欣和董翳帮助章邯继续作战,他们成功杀死陈胜城父,同时也破坏项梁在定陶的地盘,从而消灭了一部分魏家的势力。在楚地里,也有一些名将因为失败而死掉以后,章邯才开始北渡黄河,在钜鹿击败赵武灵公及其继承人的力量。不过,当时有人对二世说,“陛下久居深宫,不宜亲理政事,这样会产生误差,而且会让群臣感到你能力不足。”因此,从那以后 二世基本上就住在宫内,由高渐离处理所有事情,而高渐离实际掌握着全部决策权。如果想要见到公卿,就需要经过许多麻烦的事务。而关中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其中即便是在东方也有不断发生的小规模战争,无论如何不能停止。
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李斯以及将军冯劫共同提出了一个建议说:“由于关东地区出现大量的盗贼问题,我们每年都会抽调大量士兵用于运输工作和转移物资,这增加了重税对百姓造成巨大的苦难,请考虑暂停阿房宫建设,以及减少四面边疆上的戍卒数量。”但是 二 世坚持己见地说,“既然尧舜时代就只采集树枝,不刮毛巾;茅草也不修剪;吃土壤泥沼,再喝土味粥,即便监门卫也不会嫌弃这种生活条件。而禹凿龙门通水路,又决河亭水放入海洋,用身体保护自己筑坝,没有丝毫疲劳,比一般的人多付出的劳动量还有什么可比?所以凡是为了统治天下的行为,都应该尽情享受欲望,让明智的人行使法律,使百姓安心。这就是为什么夏桀、小甲、大禹这样的君主尽管贫穷,却仍然非常尊贵,因为他们亲身体验过人民艰辛生活,为百姓奔波。”
然而,当晚间有人要求修建更多豪华建筑的时候,他们却被告知不要忘记先前的功绩。“朕尊崇万乘车辆,不必实行其中的一切,要造千乘车辆、一万乘车辆,把它们交给我用以充满我的威严名声。”同时,此前第一位统一六国的大帝曾经建立各种制度,现在第二位继任者希望继续沿用这些制度。
最后,当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李斯及御史大夫利克提出谨慎小心的时候,被控告其他罪状。大胆地说“我等若辱职,则宁取死于非命也不愿受辱”。结果二人选择自尽,而 李斯则被囚禁,在刑场执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