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卿,京剧史论研究的专家又是怎样一位票友呢?他在同光十三绝中探索的每一步,都像是对京剧深邃内涵的一次解析。清光绪二十四年,他放弃了教师职位,前往北京追寻自己的梦想,但父母的反对和经济困难让他的演艺之路一度断裂。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支持者王玉芳和张伯英,他们的帮助让他能够继续学习京剧。
1927年,苏少卿再次来到上海,成为高亭唱片公司的一员。在这之后,他不仅在上海、北平、天津等地录制唱片、主持票房,还进行各种演出活动。此外,他还为多个报刊撰写戏剧评论、考证和梨园掌故文章,这些文章记录了他对于京剧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1932年,苏少卿创办了“无敌播室”,利用电台平台自教老生戏,并播出了讲剧坛评论和梨园掌故等节目。这项工作不仅推广了京剧,也为后来的业余京剧组织提供了宝贵经验。他还出版了《戏剧月刊》十数期,并指导过俭德会、港务局、暨南大学、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业余京劇团体。
苏少卿的人格魅力在于他的坦荡与淡泊名利。他没有积累财富,只是热爱古玩旧书,每晚必定沉浸其中。他还著有《大戏考》、《袖珍戏考》、《戏剧月刊》等书籍,对传播普及戲曲艺术尤其投入精力。特别是在 京劇艺术方面,他致力于将其深层次内涵向世人展示,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一非凡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