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风范下的太极拳心如静海意若流动的练习艺术与无穷收获

太极拳之契丹韵:心如静海,意若流动的练习艺术与收获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便是“心静用意”。这意味着在每一次挥舞和转身时,思想要集中、心神专一,而意识则不断地指导这些动作,使它们既有方向又不失灵活性,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乱动。“心静用意”应该贯穿整个练拳过程,从未动之前到最后一个姿势。

首先,要通过呼吸来存想丹田脐下小腹部,屏除杂念,让自己进入一种无思无虑的状态。然后,全身安排妥当,以气和的心态开始动作。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全神贯注地用意来指导每一个动作,使其正确、连贯且圆活,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每个动作都带有劲道,同时也保证了其合法性。

太极拳家认为精神锻炼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他们提出了“用意不用力”的最高原则,这使得所有行动在意识持续连续的情况下轻轻进行,不使用拙力,从而提高了锻炼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练意”,结合“练气”(腹式呼吸)和“练身”(肢体内外运转),构成了太极拳锻炼方法上意识、呼吸和运作三者密切配合的整体性和内外合一性,是一种既有技击作用又有健身作用的独特拳术。

太极拳能够增强人的体质、焕发人的精神并延长寿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对“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原则给予了重视。当我们在练习时把全部精神投入到操作上去,用我们的想象引导每一个手臂或腿部移动,使之跟随我们的指令自然而然地展开。这就是所谓的情感引导行为。这种方式使人感到乐趣盈盈,显得柔美优雅,就像行云流水般自然生畅,或风吹杨柳般轻松自如。

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他们边想边做,有时候会因为过度思考而导致失去协调感,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后,他们就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让自己的心里更加宁静。即便是在表演时,也能保持沉稳,让观众安详欣赏。此外,一些高级实践者甚至将这一点提升到了闭目养神的地步,在某种程度上模仿半睡眠状态,但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传统太极理念,因为它忽略了保持精力的必要以及完整完成套路的手段。

对于那些多年坚持修炼的人来说,如果能够真正理解并实践“心静用意”,那么他们最终会获得一种全新的身体感觉。一旦达到一定水平,便可以感受到相关区域中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这促进了血液循环加速,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现象。在这个阶段,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发热或者胀痛,并伴随出汗;手指变得饱满;还有类似蚂蚁爬行般刺激感觉以及手足运动中簌簌抖振的声音等内部感觉。而当这些畅通气血现象消退后,那种深层次享受才刚刚开始,对于继续修炼产生更多渴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