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的权臣魏冉,字穰侯,是秦昭襄王的舅父,也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兄。自惠王时起,他就开始在秦国担任官职,并逐渐崭露头角。在武王死后,各兄弟争位,魏冉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与昭王之间的特殊关系,不仅拥立了秦昭王,还帮助他清除了其他竞争对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冉因为与昭王之间深厚的情谊,在秦国中独掌大权。他不仅四次出任相国,而且拥有众多忠心耿耿的党羽,被宣太后深信重待。一次,他甚至推荐了白起这个年轻将领,让他东向攻城略地,对抗“三晋”和强大的楚国。在他的带领下,白起取得了辉煌战绩,使得诸侯不得不低头归顺。
然而,在公元前288年,当秦昭王派遣魏冉去齐国,与齐湣王同时称帝并准备联合五个国家共同攻打赵国时,这一计划未能成功。苏秦利用合纵策略破坏了这一计划,使得原本有利于秦军的情况急转直下。
几个月之后,即公元前284年,五个国家(包括赵、韩、燕、魏和齐)联合起来反击,但他们选择假装合作,然后背叛,以夺取陶邑为名扩大自己的势力。这一举措加剧了民众对于皇权的怀疑,最终导致魏冉被罢免,并被迫迁到关外居住。而当代替他的范雎掌握相位之际,魏冉就在陶邑度过余生,最终因忧愤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