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接灯识蔡羽明朝天文学家璀璨星光(1541年)

蔡羽——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深邃智慧

蔡羽自幼失去父亲,母亲亲手教导他读书。十二岁时,他便展现出惊人的文笔能力,充满了独特的气质。在稍微长大一些后,他不仅阅读了家中的所有书籍,还师从了王鏊。这一切都发生在嘉靖十三年(1534)的那个春天,当时他六十四岁荣获贡生身份,并被授予南京翰林院孔目职位。但三年之后,他选择退休回到西山生活,那里是他的安宁之地。他在东蔡故居度过余生,最终于那片风景如画的地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他的遗体被安葬于谷堆山祖墓,而文徵明为他撰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墓志铭。

蔡羽祠中有一块《蔡九逵像赞碑》,赞扬他“少孤能文,华而不靡”,即使身处卑微,但他的才能却令人瞩目。在士林中,他成为了人们仰望的榜样。而吴门书派三大家之一的王宠,从小就师从于蔡羽,与著名的“吴门才子”祝允明和文徵明等人共同创作图册,为世间留下了美好的印记。蔡羽以正行书见长,在字迹上追求秃笔取劲,以骨尽形全。

李日华曾评价说:“行狎书遒,美有逸韵”,以晋唐为楷模。王宠甚至前往西山拜访并学习其書法达三年之久,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此外,他还著有一部论述古代書法艺术的大作《書說》。

然而,由于时代变迁,只剩下极少数真迹传世,因此它们显得格外珍贵。目前所知,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幅行书《临解缙诗》,该诗系嘉靖十五年(1536)所作;还有正德六年(1511)楷书《保竹说卷》、《游金陵诗扇页》以及南京博物院藏的一篇嘉靖十四年(1535)的手稿《论書法語卷》(又名《書說》)。此外,还有上海博物院藏一张行书扇面。此作品不仅是一件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篇关于古代書法艺术探讨论文。他提出了许多处理用筆技巧原则,如“断”与“连”、“虚”与“实”、“疾”与“徐”、“奇”与“正”、“疏”与“密”、“华」與「秃」,这些对立因素在用筆時經常遇到的處理方法,是哲学思考的一种体现。

因此,《陆时化·吴越所见画录》称赞这部作品:“隐括历代论书,参互执中,申以己见,议正而道赅,不负句古而字奇。”它并列欧阳询八法和过庭君 《墨经》的同时,被誉为不朽之作。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