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忆着秦厉共公的统治时期,那是一段充满战争和外交活动的历史。秦厉共公二年(前475年),蜀国派使者来到秦国,带来了赠品。这是两国之间友好的开始。
五年之后,在公元前472年,楚国也派遣使者来到秦国,以示友好。此后不久,义渠和绵诸也相继向秦表示了友好态度。
然而,这段时间并非平静无事。在六年的某个时候,一颗彗星出现在天空中。同一年,楚国王子英逃亡至秦,为的是寻求庇护。这些事件似乎预示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动荡。
到了十年(前467年),又一次彗星出现了,其象征意义让人忧虑。而在这一年的末尾,我们可以看到庶长率兵修复魏城,这表明即便在这样的不安之时,也有人努力维护国家安全。
十四年的春天里,当晋、楚两大强邻各自派使者赂礼于秦时,我感到了一丝安宁。但这份短暂的平静很快就被打破。在十六岁那一年,即公元前461年,我记得我们派兵修筑黄河边的护城河,并且发起了对西戎大荔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次战役不仅夺取了敌方领土,还增加了我们的力量。
接下来的一些记录让我想起了一系列紧张而繁忙的一日。我记得二十岁那一年(前457年),我亲自率军讨伐绵诸;二十一岁那一年,我们设立了频阳县;而在二十四岁的时候,我了解到知襄子在与赵、韩、魏三家的战争中战败身亡,其领地随之分割给对方控制。
随后的几周,是关于智开及其从属逃往秦国,以及左庶长南郑建城等故事,它们都是这个时代复杂多变面貌的一部分。在此期间,与越国结盟以及对义渠的征伐也是显著事件,而我的父亲最终去世是在一个突如其来的日食之下,他被葬于人里,而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成为后来的君主:躁公和怀公,其中长子的躁公继承了他的人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