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赵俊峰的相识,更多的是通过电话和微信的交流。2014年2月中旬的一天,美丽晋城“兰花杯”书法美术作品展在山西省美术馆开展。在开展仪式上,我与赵俊峰相识,他面目眉清目秀、性格内敛沉稳,字如其人。我记得当时他的作品写的是一件草书。一次,赵俊峰打电话,向我咨询往《笔阵图》发表文章事宜。还多次在微信里交流,比如启功先生有一件书法作品,存在笔误,通过微信沟通取得了共识。
去年6月,晋城市成立硬笔书法协会,赵俊峰和我约稿;一个月后,我收到《晋城市首届硬笔书法作品集》,拙作放在了卷首。虽见面不多,但感觉赵俊峰是一个热衷于书法的青年,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书法艺术的真理,而且性情率真、为人谦恭。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对于我来说,这里的文化氛围深厚,让人有种浸润其中之感。我多次应邀到晋城讲学和出席一些书法展览的开幕式,对晋城书法有一些了解。
从唐楷入手,再浸淫于篆隶,再取二王、张旭、怀素、孙过庭、王铎等为师,在書寫創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山西日报》等省级报刊也给他做过专题介绍。能担任晋城市硬笔书协主席及其他职位,也说明他本人在書寫創作以及組織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影响力。
写行書不能不寫草書;寫隸書不能不寫篆書。一是書體之間有源流衍生之關係,不融會贯通不能游刃有余;二是把草書結體用到行書里,把篆書結構放到隸中,则進一步丰富了筆墨技巧語言。他说他前幾年寫草學多一些近年則臨習行學較多,這種現象很正常,一味地專注於某種筆墨技巧久了難免會產生腻烦心理。
林语堂說過,“假如生活在中国,我一定是个书记,而不是画家。”这正体现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獨特魅力。而且,不僅要掌握技術,更要擁抱文學史學哲學這些更廣泛知識層面的支持才對。而韓清波所述:“功夫在詩外”,通過閱讀相關著作來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话題。在韩清波看来,从理论学习开始逐步丰富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知识,这样的态度对于每一位青年都至关重要。
总结而言,我们对赵俊峰这个人的印象很好,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充满着潜力的青年艺术家。他的人品修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感到敬佩。不仅如此,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问严谨细致,这也是我们推崇的地方。此外,由于赵俊峰曾经被评为“全国双百优先进人物”,并获得“2016年度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以及被授予“优秀文艺人才”的称号,我们相信他的未来将更加光明灿烂。这让我想到了林语堂的话,“如果生命能够选择一种最好的方式,那么它应该选择成为一种永恒且无瑕疵的事物。”这样的态度让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关于他的故事,每一次接触都是充满期待的心情。但愿赵俊峰能继续保持这种精神状态,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