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泉,黄梅戏的音乐翘楚,就像韩再芬挥洒墨水般,精心打造了一幅生动的音响画卷。他的家乡曾经沸腾着庐剧旋律,他在庐剧的海洋中嬉戏长大。那年他凭借那双灵活的手指和一曲《良宵》,荣获了安徽省艺校的一席之地。在那里,他沉浸于三年的庐剧学习,与西洋音乐相比,那种对庐剧深厚的情感和了解仿佛是黄梅戏的一片蓝天。当时他的同伴们纷纷离去,只有他独自坚守,但就在他即将展现才华的时候,学校却关闭了庐剧专业。那一刻,他以为自己错过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但学校领导的话语让他心悦诚服:“我们要为庐剧留下一个种子。”然而,这个种子在30多年的时间里未能开花结果。
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徐代泉采取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他聆听老师讲解,一边记谱,一边学习。这份勤奋使得他的技巧超越同龄人,最终成为学院教学曲目的主要创作者之一。从事这项工作并不轻松,它充满挑战和艰辛。但徐代泉没有放弃,在创作中投入全身心,每当遇到难题,他就会沉浸其中,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都会以歌声传达出来。
徐代泉一生致力于三个领域:教学、创作和研究。他不仅教授学生,还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不论何时都无法停止工作。他的创作包括多部黄梅戏电视剧音乐,以及60多部教材中的各类剧目。他还参与编撰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并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
作为安徽艺术学校及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长达20年的主任,65岁高龄的徐代泉依然保持着客座教授的地位,为后辈带来无尽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