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家、哲学家,名家“合同异”派代表人物。曾担任魏国宰相长达十二年,主张合纵抗秦,尊齐为王,是魏国联合齐国和楚国共同对抗秦国的主要组织者和支持者。
【重要事件】
与张仪不和被逐出魏国后,他首先到楚国,然后回到宋国内乡,与庄子成为朋友。
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王改用公孙衍为相,而张仪失宠离去,这时惠施重回魏 国。
惠施制订了多部法律,为外交事务被派往国家,如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
【学术贡献】
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声誉,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派往国家。他的著作没有能够流传下来,因此他的哲学思想只有通过其他人的转述而为后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庄子的著作中提到的他的思想。
【评价与影响】
他主张广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来从中总结出世界的规律。这一理念体现在他与船家的对话中。他认为凫水与治理国家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用不会凫水就判断人家不会治理是过于轻率之举。
【史料记载】
《战國策·魏二》、《韓非子·說林上》記載說,惠施對友人田需告诫說:“你一定要很好地對待魏王身邊的人。”這個道理透露了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它告訴人们,一個人在社會上受器重程度,不僅取決於個人能力,而且取決於與周圍世界的人際關係,以及如何與大眾聯繫良好來實現自己的潜在能力。
【历物十事]
至大無外、至小無內、以為大一、小一。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南方無窮而有窮。
今日適越而昔來。
連環可解也。
9-10 自我認識中央位置,以及對燕北越南的地理解釋。最后泛愛萬物,以天地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