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令尹子文的人物,他曾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中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蓄都没有,这是体恤百姓的缘故。子文被誉为“忠”,孔子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贤相。在他的治理下,楚国得到了极大的强大和北上争霸的成就。
据《左传》记载,子文于鲁庄公三十年开始做令尹,一直到僖公二十三年让位给子玉(成得臣),期间他几次被罢免又被任命。在这28年间,他始终坚持廉洁奉公,不徇私情,有着治国安邦之雄才和奇谋。
有个亲戚因认为同族了斗子的官高,所以一定会包庇亲朋,便有恃无恐地在外边胡作非为。一次他在市上买东西,不但不给钱,反而把卖东西的农夫在地,被当时负责司法的官员廷理抓了起来。当时廷理本想依法审判,但一听说犯人原来是令尹堂弟,都吓出了一身冷汗,最终放了犯人,并且还向斗子文汇报情况。
然而,当廷理报告完毕后,斗子文却命令手下的武士把那个犯法堂弟抓回来,当面交给廷理。这突如其来的愤怒,让廷理感到非常困惑。他怎么也不明白,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
斗子文解释说:“我身为令尹协助楚王治国,有人对我严格依法行事有意见,但我并不因此而抛弃法律赦免那些违法的人。现在我的这个堂弟明明是犯了法,你却为了照顾我的面子把他放了,这不是在全国人面前展示我的私心很重吗?”
最后,由于这种态度和行动,在《左传》中记载称斗谷於菟因为自己的理由离开职务,而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大臣。此外,还有一段关于他的孙子的故事,他们最终归隐并自拘于司败,因为他们深知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正视责任才能真正改变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