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充满变迁的时代,梁寅以一颗渴望知识的灵魂,在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位宜春市东)的家园里诞生。他字孟敬,是一位元末明初时期的学者,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学习的执着和对理想的追求。尽管他的家庭世代务农,但他却选择了另一个方向——深入研究《五经》。然而,无论是多么努力,他都未能在科举中取得高名。
后来,他被征召到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市)担任儒学训导,只待了两年,就辞职回到故乡。这段经历,让人感受到梁寅对于个人自由和追求真知灼见的坚持。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元末时期,梁寅选择隐居,不再参与政治,而是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事业。当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大规模地修订礼乐制度时,梁寅因为其卓越的地位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被征召参加这项工作。即便当时他已年过六十,但他的智慧依然如同青春一般活跃。
在礼乐局内,他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与专长,与其他名儒们一起讨论问题,每个人的眼前都闪烁着对知识的向往。一旦任务完成,他即将返回官途,但由于老病缠身,最终不得不辞去官职,再次回到安静的小村庄。他选定了一处美丽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隐居之所,那里的山峦起伏、风景秀丽,即使有不同的说法,也无疑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这里就是石门山(其说不一,一为安徽省内之黟县东南,一在含山县石壁峭立有谷道通商旅),四面环绕着翠绿连绵的大自然,这里成了梁寅教授学问、传授智慧的地方。不久之后,这里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四方的人们,他们都希望能够聆听他的教诲。在这个地方,人们称呼他为“五经先生”,也有人尊称他为“石门先生”。至于他的著作,《礼书演义》、《周礼考注》、《石门集》,它们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