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的柳儒卿以横行乡里、鱼肉黎民而闻名。他的恶行深入骨髓,人们暗地里骂他“柳剥皮”。然而,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一位湖南才子王运带来了希望。他溯江北上,到四川授学讲书,并听闻了当地人民的怨声载道。
王运心怀同情,对这座县城产生了深刻印象。他决定用自己的文字来揭露柳儒卿的真面目,以此警醒世人。在夜色最浓厚的时候,他悄无声息地贴上了两副春联。一副悬挂在衙门的大门上,一副则紧邻其旁。
春联上的字句犀利如剑,每一个字都透着戏剧性的力量: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形,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始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知。
第二天一早,当柳儒卿看到这些春联时,他几乎要喷出白沫来。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品质的一次公开批评,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一次猛烈抨击。从此以后,这座小县城的人们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正义,而那些像柳儒卿一样自诩为“正人”的贪官污吏,也被迫重新审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