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盛衰关键人物: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是长平王李叔良曾孙。他的政治生涯从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等职位开始,一路升迁至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再历任礼部尚书,最终以此职位被拜为宰相,加授同三品。
在开元二十四年的736年,他接替张九龄的位置,成为中书令(右相),并因功封晋国公,同时兼任尚书左仆射。在天宝十一年的十一月,即753年1月,他因病去世,被追赠为太尉和扬州大都督。但后来由于杨国忠的诬陷,李林甫遭到了削官改葬,并且家产被抄没,其子孙也被流放。
作为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李林甫执掌权力十九年。他独揽大权,对言论进行严格控制,不仅排斥了许多贤才,而且还推荐使用胡人将领,这些举措使得安禄山得以崛起,最终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因此,他是使唐朝走向衰落的关键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