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泉,黄梅戏音乐的天才之作!他出生在庐剧的热土,童年时期就被庐剧的旋律所陶醉。1958年,他凭借一手精湛的二胡技艺,以独奏《良宵》赢得了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的机会。在那里,他深造了三年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对庐剧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感和了解,对黄梅戏则更是略知其皮毛。当他的同学们纷纷放弃学习,而他却坚持不懈,致力于为庐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他即将踏上大师之路时,不幸降临——学校决定撤销庐剧专业,只留下他一人继续教学。这让徐代泉感到迷惑,但学校领导的话语如同甘露,让他的心中涌现出无限理解:“我们要为庐剧种下一个种子。”但这个种子似乎注定无法开花结果。直到1993年,省艺术学校再次招收庐剧班,这段时间里徐代泉一直等待着,却只能静静地学无所用。
最终,他决心转向黄梅戏。但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需要重新学习这门新技能。他采取了一条笨拙而又执着的方法: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他坐在教室里,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专注地记谱。由于他的功夫扎实,无论年龄大小,他都能迅速掌握新知识。
徐代泉的事业并不平坦,有时候创作会陷入长时间的困境,即使如此,他仍旧全身心投入其中。当作品完成后,再次聆听那些歌声,那份满足感难以言喻。此外,他还担任过教学工作,是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并且在研究方面也有所建树。在退休后的今天,尽管已经65岁高龄,但徐代泉依然活跃于文化舞台,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