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泉,黄梅戏音乐的缔造者,被誉为小辞店中的巨匠。他的家乡曾经充满庐剧的回声,他在那儿长大时就被其旋律深深吸引。在1958年,他凭借卓越的二胡技艺,以独唱《良宵》而进入了安徽省艺术学校,那里的三年学习让他精通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自称对庐剧有着超乎寻常的熟悉度和喜爱,但当学校决定撤销庐剧专业时,他却未能如愿加入庐剧团,而是留校从事教学。尽管这背后的理由让他心服口服——“我们要为庐剧留下一个种子。”然而,这个种子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未能得到施肥、灌溉,让它开花结果。
最终,徐代泉转向黄梅戏,虽然两者的音乐风格迥异,但他仍然选择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与老师记谱并学习。这份努力使得他的作品迅速脱颖而出,在黄梅戏音乐电视剧中创作了《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等十几部作品,为这个领域贡献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徐代泉一生致力于教学、创作和研究。他不仅在本校教授,还成为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一直到退休都没有闲暇之余。他在创作方面,不仅专注于黄梅戏,还为60多部教学剧目编写过音乐,涉及京劇、泗州戲、皖南花鼓灯等诸多传统艺术形式。而在研究方面,他曾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副主编,并主持编纂了“泗州戲”、“安慶弹腔”等部分内容,对这些古老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探索。
今天,当提起安徽省那些流传千年的黄梅戏电视连续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中一位杰出的名字——徐代泉。今年65岁高龄的他依然活跃于学术界,不断分享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是中国黃梅戲音樂電視劇創作史上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