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勤,黄梅戏音乐的杰出代表,就像韩再芬、孟丽君般,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坚定的追求,深刻地影响了黄梅戏的艺术发展。他的故事就像是安徽省怀宁县农村的一幅生动画卷,那里不仅有他童年的回忆,还有他对音乐无尽的热爱。
自小在黄梅戏之乡长大,程学勤耳濡目染于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种黄梅戏团体,以及流传于农村中的丰富民歌。六岁那年,他偶遇一个瞎眼算命先生边走边拉二胡,这一听就被深深吸引,从此,他便迷上了音乐。在中学时期,他每天晚上都会坐在门口聆听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即后来的安庆市黄梅戏一团)的排练声。
程学勤不仅痴迷音乐,而且还特别具有天赋。他自幼学会拉二胡,并且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把蟒皮做的二胡。当他12岁时,即使购买不了专业乐器,他依然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了第一把二胡。1954年,他凭借卓越的演奏能力,被民众黄梅戏剧团招进队伍担任主胡演奏。
1955年,程学勤遇见了著名作曲家时白林,更是激发了他创作欲望。他从未正式学习过乐理,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的创意火花。在一次偶然的情景中,他听到《春香传》的旋律,便心生羡慕,并开始尝试写作曲。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使他成为了一位多产且受欢迎的作曲家。
在半个世纪内,程学勤创作了204部作品,其中包括大、小两种类型,其成果令人赞叹。此外,《渖婿招婿》、《公主与皇帝》、《山乡情悠悠》等作品都获得了国家级奖项,为他赢得了广泛认可。尽管如此,程学勤最珍视的是老百姓对他的喜爱,因为他们是真正了解和欣赏艺术的人。而对于如何保持原味唱法以及如何以新面貌展现给观众,这些都是他的永恒追求。
总结来说,程学勤就是这样一个人——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创新,在没有正式教育背景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努力为人们带来了无数美妙的声音,让整个社会都能感受到那份纯粹而又独特的情感表达。他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态度:坚持自己的梦想,无论环境怎样,都要勇敢前行,一直到实现那个最终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