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柔区教科研中心,有一位工科博士,他用心写下了195封“情书”,但这些情书并非寻常,它们是对科技进步的承诺和对祖国未来发展的憧憬。他的故事,就像一道未解之谜,等待着你的探索与发现。
山东的独生子为何来到湖南株洲?202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李加强常被问起这个问题。尤其是,来株洲前,李加强还拿到了北京、成都等地的航天航空领域的头部企业offer,其妻子也已在海南工作两年。
位于株洲的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航发动研所)是我国唯一集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于一体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研究发展基地,提供给李加强的工作岗位与他的博士研究方向高度一致。
“选择株洲,我有着‘来了就能干、干了就能行’的信心。”李加强说,“我认定株洲是一个可以实现自我人生的大舞台,有值得托付一生的事业。”
入职第一年,李加强就开始协助主持某国家级项目的项目管理,并负责多个国家级/集团级项目某研究方向的技术把关。目前,他正从事发动机结构强度和增材制造创新设计相关研究项目。增材制造,又叫做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金属粉末材料等材料,通过逐层打印方式来构造零部件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集高温、高压、高转速等多种极端工况最复杂热力机械之一。作为飞机的心脏,不仅被认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其技术含量之高使大多数国家都望而却步束手无策。在拓扑优化设计中,因制造工艺约束往往无法实现,为创新设计构型应用带来了阻碍。而增材制造技术不仅为实现复杂拓扑优化创新结构提供了工具,还颠覆了结构创新设计理念,大大提升轻量化产品设计空间和功能性优先水平。但面临残余应力挑战,这也是需要突破关键技术难点的问题。
在钱总指导下,加上他攻读博士期间专业知识结合,对影响结构强度进行溯源,并结合试验有限元仿真两种手段,对熔覆冷却过程中的应力演化分布开展深入研究。这项成果支持了一项10%减重轻量化验证工作,为航空报国贡献力量。在这里,他找到了共振频率,也激励他追求梦想,但更重要的是,他妻子的理解支持,让他坚定于此路不悔。他每隔段时间给她寄去家书,这些家书记录着他每一次思考如何实现抱负追梦时的心境,每次视频通话或阅读她的回信,都让他们更加坚定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共同目标。此刻,你是否已经猜出了这位博士究竟是在哪一个地方展现出自己的科学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