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惠王——战国时期燕国的英明君主,姬姓,名不详,是燕昭王的忠贞子嗣。在父亲昭王的慧眼下,他被立为太子。公元前279年,当昭王驾崩之际,天命垂加于惠王,使他登基称帝。这位新任君主虽然年轻,却因忌惮兵败而对将军乐毅心存芥蒂。就在此时,齐国的勇将田单得知了这段隐秘的情报,便施展了一手高超的反间计。他散布流言,说是齐国仅剩两座未被攻下的城池,而这些延误归附,是因为乐毅与新君之间存在矛盾和不共戴天的情仇。这些谣言深入人心,不仅触动了燕惠王的心弦,更使他怀疑乐毅是否图谋不轨。
面对这样的挑衅,燕惠王决定采取行动。他派出骑劫代替信赖有待商榷的乐毅,并命令召回后者。但乐毅洞察到这一变动背后的阴谋,他担心一旦返回就会遭受杀身之祸,因此选择逃离至赵国。在同一年,那位智勇双全的田单却巧妙地利用反间计,将骑劫引诱至即墨城下,然后以火牛阵大破敌军,使得骑劫壮烈牺牲,而他的部队则狼狈退回。
随着战局逆转,再次失去所获土地,愤懑交加中,燕惠王悔悟了用人之策,同时也怨恨于乐毅投降赵国。他害怕赵国内应任用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将,对此构成巨大的威胁。于是,他通过使者向乐毅致歉,同时斥责其背叛:“你曾经为我报效匪浅,在外征战数十载,你的事业与我的安危紧密相连。你在先父之后,我继承重任初期,由于周围人的误解,我无法如愿。我把这个职务交给你,并非无意,但我唯恐你的辛劳过重,没有及时让你休息调养,以便商讨国家大事。而当你听闻我们的关系有异议,就抛弃我而投靠赵氏,这或许是个人利益所迫,但如何偿还先父对你的厚恩呢?”
接收到这封道歉信后,乐毅感慨万分,在书信中《答谢燕惠书》中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与理性。此后,他接受了封号昌国君,与两家邦交重新融洽。不久,又被双方聘请成为客卿,从而继续影响着朝政,为自己赢得了一片光辉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