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泉,黄梅戏音乐的翘楚,以其深厚的庐剧根基和对黄梅戏的热爱,不懈追求,为这门艺术种植了丰硕的成果。他的故事,就像一曲曲悠扬的旋律,回响在时光中,让人不禁动容。
从小,他就被庐剧的歌声和二胡的声音所包围,在那儿长大。1958年,他凭借出色的二胡技艺,被安徽省艺校接纳。在那里,他学习了三年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自诩对庐剧了解与喜爱远超黄梅戏,但当他毕业准备展现才华时,学校却突然撤销了庐剧专业。这让他感到迷惑,但学校领导的话让他心服口服:“我们是要为庐剧留一个种子。”然而,这个种子没有机会茁壮成长,而是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未能发挥作用。
最终,徐代泉决定转向黄梅戏,但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他采取了一条艰难而笨拙的方式,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一边听,一边记谱。他的天赋和努力使得他比十几岁的小孩学得更快,最终成为学院教学曲目的主要作者。
对于许多作曲家来说,从事这份工作意味着承受贫困与孤寂。但徐代泉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每次写作都像是走火入魔般专注。当作品完成后,那种解脱感是难以言喻的。而每次听到演员录音后的完美呈现,他也会沉浸其中,陶醉之情溢于言表。
一生中的三项工作——教学、创作、研究——都是徐代泉的事业亮点。他不仅在本校教授,还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即便退休,也未曾闲暇。他还为60多部教学剧目撰写过音乐,并参与编纂《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等项目,其中包括“泗州戲”、“安慶弹腔”。
至今,有关安徽黄梅戏电视剧里的名字,都不能不提及徐代泉。这位65岁高龄的人物,却依然担任着中国戏曲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的地位,其影响力仍旧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