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盛:近代建筑营造业的巨匠,教育事业的慈父
在上海浦东蔡路青墩出生的小杨斯盛,从小失去双亲,家境贫寒,他却没有放弃学习和工作。13岁时,他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的泥水匠之路。杨斯盛不仅精通工艺,更懂得商道。他在1880年创设了上海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这一举措被誉为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
除了在建筑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杨斯盛更是热心于教育事业。他捐资兴办学校,为当地子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在他的一生中,他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公益事业,被人们称赞为“毁家兴学”的典范人物。
1908年5月29日,杨斯盛因病逝世,但他的精神和遗产依然激励着后人。浦东中学成立后,由于其深厚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使得学校能够独立运作,不受私人势力的干扰。这一点也反映出他对于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平衡的理解。
胡适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过杨斯�的人格和“毁家兴学”的事迹,并题词:“发愿为国家造人材。”这正体现了他对个人的高尚情操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注。至今,在浦东地区,一些街道、学校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这位有爱心、有才华、有远见卓识的大师。
【又】《川沙县志·楊斯盛傳》
楊斯盛(1851~1908),字錦春,小名阿毛,本籍杭州青墩人。幼丧父母,由於資源有限只能學習泥水匠技藝。在海關及西方商人的住所從事房屋修建時,因熟悉西方近代建築技術而受到重用。此外,他能操英文,並與英商公平洋行大班阿摩爾思保持密切關係,因此獲得了一筆可觀資金,用以創辦第一間由中國人自己主導的地產公司——楊瑞泰營造廠,這對於當時中國建築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後,又創辦廣明小學及廣明師範講習所,並且購置64亩土地興建校舍,即今日知名的浦東中學。這所學校不僅培養出了許多優秀人才,也為當地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在此之前,這個地區主要是一片荒野,而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繁榮昌達的地方之一。而這一切,都歸功於楊斯芬無私奉獻的心靈力量及其對未來社會貢獻的一往無前的追求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