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化学残留挡在餐桌之外科研名人这样幽默说别让实验室味道污染我的饭局

科研名人:从“大海捞针”到守护舌尖上的中国

在一片小小的试纸上滴几滴牛奶,仅凭肉眼看试纸条上T线颜色的变化,就可以快速判断出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是否超标。今天,这种检测手段已在全国普及,但在10多年前,这还是不可能的事。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震惊全国,此事给当时发展势头正盛的中国乳业来了个“急刹车”。那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沈建忠,带领团队研发出三聚氰胺快速检测产品,第一个通过三部门专家现场评估,解决了当时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手段匮乏的难题。

沈建忠及其团队,在动物源食品安全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此他于近日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们用了近10年时间,使国产检测试剂盒价格大幅下降,从不到20%提升到80%市场占有率。

1980年,17岁的沈建忠来到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进入该校兽医系学习。“我喜欢医学,我最后选择了这里。”沈建忠回忆道。在研究中,他遇到了许多挑战:“我也曾迷茫过,有一次甚至做起了‘空中飞人’。”

探索科学使用抗生素之道,也是他的使命。他和团队共同创新了小分子危害物半抗原设计理论,并建立起库容量超过500种的抗体资源库。近年来,他们又把目光投向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研究,对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及其传播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见证了中国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从无到有的沈建忠而言,他深知这一路走得多么不易。“我所做的一切,是要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他说,“最核心的是热爱自己的祖国。”

今天,让我们再次感谢那些默默耕耘的人们,他们就像修筑城墙一样,用知识与智慧守护着我们的每一顿饭。这就是科研名人的故事——一个充满挑战与成就的小小插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学会了一份对生活的敬畏与珍惜。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