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教育科研网天问一号在火星大气演练场的9分钟逆袭之旅

在萧山教育科研网,我们深入探访了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的副教授赵瑞,他是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大气演练场的重要贡献者。身着白色文化衫、蓝灰色牛仔裤,半边框金丝眼镜后,赵瑞给人留下了一种安静、斯文的印象。

今年34岁的赵瑞参与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地球搭建工作,为其在地球模拟火星大气环境中的“演练场”。他利用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仿真软件,对飞行器力/热/噪声载荷环境进行预测,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门提供关键参数。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大地终于迎来了首位中国“访客”,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列。为了这次历史性的任务,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关,而赵瑞就是其中之一。

当提及那段紧张刺激但充满成就感的一刻,赵瑞回忆起来仍显得手指微颤:“成功着陆那天,赵老师走路都带风。”他的团队成员们也曾经历过那种紧张和激动,他们整日泡在实验室里,一晚上才能回到家中休息。

陨石降落时,它常拖曳着耀眼尾焰,那是高速物体遇空气阻力迸发出的火花。在模拟这种极端条件下的过程中,每一次数据对不上的尝试,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被迫重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孕育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最为精妙的地方——仿真软件。

通过不断校核和调整,这个团队最终创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多类大气再入的通用气动分析软件。这项成就不仅提升了国家科技实力的同时,也让世界注意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能力与智慧。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