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从彦宋朝名人与一本古籍的缘分

罗从彦,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出生于宋朝的南剑州剑浦罗源里(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坑村),他自幼聪明好学,对杨时所传的河南程氏学有极高的向往。在杨时被任命为萧山县令后,罗从彦在1100年亲自前往拜访,并得到了杨时的赏识和推荐。随后,他跟随杨时学习,最终完成了对《易经》的深入研究。

1119年至1131年间,罗从彦著有《语孟解》、《书斋记》、《遵尧录》、《台衡录》等多部著作,并且辑成《豫章文集》。他还撰写了《〈春秋毛诗〉语解》、《春秋指归语》、《台衡录论议要语》及《二程龟山语录》,这些作品对于宋代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32年,他以特科之成绩中试,被授予博罗县主簿一职。在任期间,罗从彦倡导“三代王道”的治理理念,以“寡欲”、“简易”为主要内容。他认为简化生活方式是天理,是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

在仙福都一图创建钓鳌书院,为资助生员提供渡口、学田等设施。他也常居于朱明洞南钓鳌石上静心研习,以求了解天地万物之理和古今事变之根源。

作为宋朝名人之一,罗从彦继承并发展了程颢、程颐“穷理”学说以及杨时提出的“致知必先格物”的理论。他提出静中观理的概念,即通过内心清净来认识世界,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完善。他强调仁政与法治相结合,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以及朝廷大奸、小过应如何处理的问题。

尽管他的家庭生活贫困,但他坚信知识比金钱更值得珍惜,因此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学习和教书中。他的遗言表达了这一点:“吾家自祖宗流传以来,一贯清白之气不可不培。”

在思想上,他认为德泽不是可以恃宠的人品,而是需要不断努力修养才能获得;他也提倡苦学,不受外界干扰,并强调心灵的纯净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1145年逝世后,其族人多年未能为其安葬,只是在其子孙任官之后才能够回乡给予合适安葬。此后的几百年里,这位杰出的儒者一直受到人们尊敬,在1614年的明朝末期,他被追赠谥号文质,并被诏祀孔庙。这段历史见证了一位普通士绅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创造出不朽的人生印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