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朝阳沟原版曲剧演员李振乾,艺术生涯长达六十余年,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对传统戏曲的深刻理解,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李振乾不仅在一百多个曲剧作品中担任男主角,而且还自编、自导、自演了近四十部曲剧作品,其中许多作品获得了国内外奖项。
1951年,李振乾首次登台,他在《卷席筒》中饰演玉妮,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开始。随后,他在洛阳县第九区(寇店)李家村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并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曲剧演员。在1957年,他因在《花庭会》中的高文举而小有名气。
1961年,李振乾开始学习京剧,并师从京剧教练李保庭(艺名“李老八”)。他还拜访过刘景乐、张太玉和裴和尚等著名曲剧表演者,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艺。在1962年的偃师文艺会上,他以《武则天》中的大太监荣获一等奖。
1973年,李振乾调往洛阳筹建洛阳地区曲剧团,并曾任副团长。1985年,他被指派到汝州组建汝州曲剧团并担任团长。此外,还有很多其他职务,如业务主管、学生会长、共青团书记等。
1988年,李振乾调入河南省曲劇團,並担纲领衔主演。他创作并表演了诸多经典角色,如周仁献嫂、中山先生、高文举、大对花庭等。他的个人形象与角色塑造都受到专家们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别开生面的空前未有的艺术成就。
1992年的《五福临门》,以及1994年的《寇准背靴》、《卷席筒》,都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这两部作品分别荣获河南省戏劇大賽一等奖和金三角优秀奖,以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和优秀戲曲電視劇獎。
除了这些公认的成就之外, 李振乾还有许多未公开的自编、改编或整理过的脚本,这些包括:《孝为先》(根据邱忠敏手抄本整编)、《白衣大仙》、《困南唐》、《姐弟姻缘》、《闫惜娇》、《吊死梅山》、《龙凤配》、《二姐吊孝》、《狗不理》(闹洞房)、小乔哭周/倒扎门/血染书房/水淹兰桥/_潘安与妙嫦/刮王莽》(九部连台戏)。
总之,无论是在传统戏曲领域还是现代文化交流中,都可以看到 李振乾 的卓越贡献与影响力。他以其非凡的人物塑造能力,将古代故事带入现代社会,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发展壮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