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为什么宋朝会有三位原本不想当皇帝的皇帝被迫登基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三位“生性淡薄”的皇帝是怎么回事。
首先,有赵曙这个例子。他是宋朝第五任皇帝,也就是宋仁宗的弟弟濮王的儿子。他的故事很有趣。宋仁宗好多年没有孩子,终于生下两个,但都夭折了,所以他被立为储君两次,又两次被废掉。这可真是权力游戏中的一把刀。在仁宗去世前,他只好留下遗言让赵曙继承王位。但赵曙害怕成为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不断拒绝登基,最终只能装病躲避。大臣们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好用担架将他抬出来,将他推上了龙椅,让大家跪拜山呼万岁,完成了登基仪式。
接着,还有宋钦宗赵桓的故事。他也是一样,被大臣们无奈地推上了宝座。不久后徽宗醒来,赵桓就不得不再次当起了皇帝。不过,这个人的为人处事和徽宗一样优柔寡断,对于逆境缺乏决断力。结果,在赵桓即位两年后,金军攻破汴京,他和父亲一起被俘虏,最终死在异国他乡。
最后,还有赵扩这个例子。他是宋朝第十三任皇帝,是光宗的次子。当时他的父亲还活着,但是继位后的光宗因为各种理由拒绝亲自处理丧礼,大臣们趁机想要改立赵扩为新一任皇帝。但是, Zhao 扩非常害怕跟随父辈那种不孝行为,为天下所唾弃,所以极力推辞这种荣誉。
这些情况反映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宋朝的皇子都不愿意当皇帝?这是不是说明他们都是软弱无能之辈呢?在整个历史上,有几十位这样的领导者,他们听信谗言,对内外事都缺乏决策能力,当面对外敌入侵时,他们总是在割地求和以保住一点安宁,因此导致国家越来越小,最终灭亡。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