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颖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火炬之光

杜元颖,字不详,唐代京兆杜陵人,如晦五世孙。其父佐官卑微。元颖在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并因宏词之作被拔擢为司勋员外郎。穆宗时,他先后担任中书舍人、左拾遗、右补阙和翰林学士等职位。手笔敏捷,宪宗赞誉其勤奋。在吴元济平乱时,被赐予绯鱼袋,以示奖励。他还曾历任司勋员外郎、知制诰、中书舍人和户部侍郎承旨。在长庆元年三月,被授予同平章事并加上柱国和建安男的荣誉。

自从穆宗登基至他被召为侍郎,不满一年便升至辅政高位,这一迅速的仕途成就使得他成为史上少有的例子。此后,他带着平章事的身份出镇蜀州,在穆宗御安福门临饯时表示了感激之情。但是在昭愍帝即位后,因为童心多僻而致力奢侈,而杜元颖却主张节俭,对军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太和三年,一场南诏蛮族的大规模侵扰导致成都城内玉帛、子女以及工巧之具遭到大肆掠夺。当时,蛮族三路攻来,其中东道攻打梓州,由郭钊抵抗退敌,使得杜元颖免于陷落。而当蛮族驱赶蜀人的过程中,他们到了大渡河边,对蜀人说:“此乃吾南境,此地令尔哭别乡国。”数万士女在此处悲痛欲绝,有千余人投水自尽,其怨毒声响持续了数年。

最终,当监军小使张士谦向朝廷汇报了杜元颖的失误,他被贬为循州司马,并判官崔璜也相继遭受惩罚。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对他的失望与不满。在六年之后,杜元颖在贬所去世,上表乞求赠官,最终以湖州刺史的名义入葬。他的诗作有五题一卷,现在仅存一首留传于世。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