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生长在黄梅戏故乡安庆市怀宁县农村,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种黄梅戏团体的演出和农村中传唱的黄梅音调及丰富的民歌,给童年时代的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情感的熏陶。
从此,程学勤就痴迷上了音乐,六岁时,他碰到一个瞎眼算命先生边走边拉二胡,觉得特别好听,就跟在他后面一直走了10里路,听完后又独自走了10里路返回,回到家还为此挨了一顿打。从此,他就疯狂爱上了音乐。上中学时,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即后来的安庆市黄梅戏一团),他每天晚上上自习时就坐在门口听剧团排练,一直到散戏。
痴迷音乐的程学勤还特别有天分,上小学时他就自学学会了拉二胡,十二三岁时买不起用蟒皮做的二胡,他就自己动手用皮做了一把二胡。因为二胡拉得特别好,1954年,初中未毕业的程学勤就被民众黄梅戲剧团招进团从事主胡演奏。
1955年,程学勤遇见了著名黃梅戲作曲家時白林,他聽了時老作曲的大作《春香傳》後,一心想着自己也能寫出这样的曲子,就好了,由此他開始涉足作曲領域。由于從未經過專業音樂學院系統學習,小小の聰明才智加上對音樂熱愛與不懈努力,使得他很快勝任該職位,並取得非凡成果。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心血結晶裡,比如1984年的《渖婿招婿》、1988年的《公主與皇帝》,以及1990年至1992年的《黃山情》、《桃花扇》,都榮獲各級各類獎項,其中尤以“金杯银杯”、“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更是顯示出了他的卓越造诣。
尽管如此,在程學勤看來,最珍貴的是老百姓喜歡他的作品。他認為,要創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不僅要有個人風格,更要根植於傳統文化之中,以新時代新形式呈現給觀眾。他說:“我最希望的是我的作品能夠讓人記住。”
因此,无论是在经历还是创造方面,对于程学勤来说,都是一次一次与传统文化对话、与时间共舞的一段旅途。而郑小娇,这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声音,也正是这种对话与共舞的一部分,是一个充满诗意、艺术气息的小镇故事,被编织进 黄梅戏这张大画卷上的宝贵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