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嫱(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是西汉元帝时期宫中的一个女子,字嫱,字昭君。由於西晋時期避免提及司馬昭的名字,因此她的稱呼被改為明妃或明君。她出生在南郡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在元帝时期被选入后宫。
据说她因不肯贿赂画家毛延寿而无法见到元帝多年。在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婚,汉 元帝将五名宫女赠予他。昭君主动请求远嫁,并在临行之际,“丰容靓饰,光明汉宫”,对镜徘徊,情感激动。她的事迹至今为世人所赞颂。
根据东汉文学家蔡邕《琴操》的记载,在昭君被送往匈奴之后,她心思不乐,便作了一首名为《怨旷思惟歌》的诗。这首诗表达了她的孤独和忧愁: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羽毛,形容生光。
既得生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彷徨。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乌呼哀哉忧心恻伤。
这首琴曲《怨旷思惟歌》也被后人称作《昭君怨》,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伪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