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秦国大臣魏冉,亦称魏厓或魏焻,因其食邑在穰,故人称之为穰侯。他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兄,也是秦昭襄王的舅父,从惠文王时期开始,便担任重要职务。在惠文王子武王去世后,由于没有合法继承人,一场权力的斗争爆发。魏冉凭借其实力和影响力,最终帮助昭襄王夺得了皇位,并清除了其他竞争者。
随着昭襄王的登基,魏冉因其与君主之间特殊的情谊而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他曾经四次出任秦相,并拥有众多忠心耿耿的党羽。他深受宣太后的宠信,更曾推荐白起这位杰出的将领,使他东征西讨,对抗“三晋”和强大的楚国取得了辉煌战绩,其威望远播,“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当时秦昭王命令穰侯前往齐国,与齐湣王同时称帝,以实现西帝、东帝并立的计划,这一策略旨在联合五个国家共同对赵国进行三分,但最终遭到了苏秦所提倡的合纵联盟破坏。
一年之后,即公元前284年,在苏秦再次提议五家联军攻打齐国之际,魏冉利用这个机会加强自己的势力,同时扩展他的封地。由于他的权势日益增长,他引起了人们怀疑,对朝廷构成了严重威胁。直到被罢免并被送往关外居住,他才由范雎取代成为新任相,而最终因为忧愁而死于陶邑。这段历史如同一部关于权力的悲剧,让我们反思那些为了个人利益牺牲国家安宁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