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元,一个在父亲郝寿臣身边长大的孩子,他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尽管父亲严厉地禁止他学戏,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天赋和对京剧艺术的渴望。从小学到大学,他都坚持不懈地学习,并在课余时间偷偷跟随父亲演出,潜心学习技艺。
1938年,郝德元毕业于辅仁大学时,他已经能够模仿父亲的唱念做表,无一不惟妙惟肖。他还能自弹自唱,实则行家里手。在工作中,郝德元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提升自己,为将来更好地传承京剧艺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0年,在庆乐园观看袁世海演出《青梅煮酒论英雄》,两人结识后,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情谊。1944年10月17日,在南开中学40周年校庆上,由校友吹笛、自己司鼓并演唱《醉打山门》中的两支曲牌,那雄浑笃实的声音和韵味醇厚,让人印象深刻。
1951年,郝德元与卓孚来、赵培忠、蒋中一共同创办了美国第一家京剧票房“国剧雅集”,这是他对京剧最大的贡献之一。通过“雅集”的努力, 京剧票房在美国华人社会迅速发展,最终成为多个城市之间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
1956年,当北京电影制片厂筹拍戏曲影片《群英会·借东风》时,由于主角曹操由郝寿臣扮演而病倒,其子郝德元积极请求领导考虑到国家培养更多表演人才,而非仅为一部影片寻找替代者。这段经历展现了他作为继承者的责任感和对艺术事业的关怀。
1962年,《郝寿臣脸谱集》正式出版,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珍贵资料遭到了破坏,只留下王光美同志慷慨赠予的那本画册。而1996年的再版,将这些珍贵遗产永久陈列供后人瞻仰。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期,当教育部委托华南师院编写《教育统计学》教材时,郝德元也担任委员,并参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考试研究委员会,是当时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位重要人物之一。此后的生活中,他一直致力于推广和传播京剧文化,不断为其所爱的事业添砖加瓦,即使退休,也依然保持着与网络上的朋友们分享知识与情感的心态,对网上的李胜素专辑进行了深入探讨,用现代技术去理解传统艺术,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这门古老而又生动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