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踏上了去往夏邦琦先生家的小径。他的家,位于上海的一条静谧的小巷中,四周环绕着古老而宁静的环境,这里不仅是夏邦琦先生生活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历史痕迹的场所。走进他的客厅,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那是一幅梅兰芳的三位老婆照片,它们仿佛在对我微笑,用温柔的目光诉说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纠缠的情感。
夏邦琦先生,他不仅是一名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更是一位深爱京剧艺术的人。他曾任上海市流体工程学会泵专业委员会主任,这份工作让他能够深入研究水泵领域,而这项研究也为他后来对京剧中的水声效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的业余爱好“程派”艺术,让他成为了一名多才多艺的人物。在上海市文联“程砚秋艺术研究会”担任副会长,是他事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自幼在母亲薰陶下喜爱京剧,从十五岁起,就开始接触到琴师周长华,并且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在上海票界崭露头角。他曾经经常有佳作在电台上传播,舞台实践也成绩斐然,有《武家坡》、《汾河湾》、《贺后骂殿》、《三堂会审》等作品被广泛演出。而六十岁时参加赈灾义演全部《锁麟囊》的大团圆,更是让人难忘,他那一曲“换珠衫”,赢得了全场掌声。
1986年,他主持整理出版了《程砚秋唱腔集》,并且2004年为纪念程砚秋百年诞辰,这本唱腔集被选中再由他修订重出新编本。这份努力,不仅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证明了作为一名学者和演员,对于将知识传承下去有一定的责任感。在文献纪录片上出现了他的镜头,那个时候中央电视台特地从北京来上海找他专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工程师背后的另一种身份——一位忠实于京剧传统,又勇于创新的大师。
20世纪90年代,他退休后偕夫人沈月华往西班牙家定居十年,但即便远离祖国,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热情。一旦归国,便又恢复到了昔日如故友沈家宏及其他许多人一样,他们都以此为荣,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事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著名琴师唐在炘就称赞他们两位,不愧为真正的“程派”票界君子。这一切,都让我更加敬佩这位能同时既精通机械技术,又能融入京剧世界里的夏邦琦先生,以及那些令我们共同学习和欣赏更多关于梅兰芳以及其它历史人物故事的人们。我相信,只要有人像夏邦琦这样用心去探索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这一代,将不会失去连接前人的桥梁。而当我离开这个温馨而充满智慧的地方时,我心里已经确定,要继续追寻那些未知之谜,为这些传奇人物加油打气,以期能够见证更多关于梅兰芳及其时代背景故事丰富多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