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确,字持正,泉州人,以文才著称。仁宗嘉祐四年进士,曾任调州司理参军。韩绛荐其为管干右厢公事。蔡确在宋太祖时期,一直是北方大士族的对立面,他的家族虽然也有地位,但他自己却被排斥在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仁宗朝。
宋太祖依靠北方大士族取得了皇位后,在禁中刻石:“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这一禁令虽然到了真宗朝被破坏,但自太祖至仁宗朝,大多数高级官职还是由北方士族占据。这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最终需要改革。在富弼、范仲淹的改革之后,王安石变法成为必然之举,而支持变法的人很多都是来自南方的小士族,其中福建人尤为重要。
王安石上台后推荐蔡确担任三班主簿和监察御史。他参与了对王韶挪用军费案件的调查,为王韶平反昭雪。此外,他也处理了开封府民讼案,并杜绝了官员之间互相保护的情况。
蔡确还参与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如常平制度和免役政策,对这些新法有着极大的贡献。在元丰五年,被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宰相)。他严格打击保守派势力,使得社会上“缙绔士大夫重足而立矣”。
哲宗即位后,他转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但保守派重新崛起,他们试图废除新法。尽管蔡确坚持自己的立场并把责任归咎于自己,但最终因《游车盖亭》中的诗句涉嫌讥刺朝廷而被罢黜。他最后因为一篇诗歌而遭追贬,最终死于贬所。
历史评价蔡确是一位权谋家,也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关键人物。他在神宗动摇时期继续维护变法成果,是历史上的一个斗争者。而他的努力使得生产得到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部分,不应仅凭个人品质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