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珍,一个名字,在中国曲剧界响起震撼的回音。她的故事,从一位八岁红到成为曲剧双龙之一,她的艺术生涯如同一场精彩纷呈的戏剧展开。
1943年12月,河南省伊川出生的周玉珍,在演艺事业上拥有着无与伦比的人生经历。她不仅是一名国家一级演员,更是中国剧协会员、省剧协理事、中国戏剧表演学会会员、曲剧研究会理事和洛阳海内外文化协会名誉会长等多方面的资深人士。
1952年前登台饰《云楼会》中的陈妙常,被誉为“八岁红”。这个称号成为了她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也标志着她走上了职业歌者的道路。随后,她在河南省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以及河南省第四、六次党代表等职位上担任过重要角色,并且还曾是河南省工青妇委员,以及洛阳地区曲剧团和汝州市曲剧团的成员。
个人简介显示,周玉珍从小就对音乐充满了热情。在幼年的时光里,她已经开始接触并学习各种乐器。十六岁时,她收养了第一代徒弟,并在不久之后加入了中共组织,担任支部委员会工作。
六十年来,无论是在技术上的进步还是在艺术上的追求,都让周玉珍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她主演近二百个不同的戏目,其中包括《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沙家浜》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播放,还被录制成盒式带和唱片,以至于海外也能听到她的声音。
除了这些,更有《新凤霞与专辑》、《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化艺术界大辞典》、《国家人事部专家大辞典》等著作收录了她的信息。这一切都证明了她作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1959年,她主演了一部名为《摘苹果》的戏目,这项作品获得了省级的一等奖。而1973年调入洛阳地区曲劇團後,又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如1975年的全国调演,以及1981年的电视拍摄项目——《背靴访帅》,这使得她获得了一批新的荣誉称号,如“洛阳牡丹又一枝”。
1991年至1994年间,周玉珍继续创作并主导多部戏目的制作,这些作品包括《宋江杀惜》,《小俩口借驴》,以及自编自导的 《小二姐做梦》,其中,《五福临门》的获奖尤为引人注目。此外,《寇准背靴》的成功表演还让她获得了“全国文化系统劳模”的荣誉称号。而这几年的努力,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加强了其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地位认可度。
最终,在她的努力下,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周派”风格,使得她成为流传千古的一个传奇人物。在民间传唱之词中,“古有杜康醉刘令,现在有玉珍唱迷人的情感”,正是对她的赞美之词。而那些尊称如:“百灵鸣春”、“正宗曲子”、“中原乡音—绝”、“曲劇神韵”、“曲劇第一旦”,都是对其卓越贡献的一种肯定。这一切,让我们更加坚信:无论未来如何变化,一份纯粹的情感永远不会消失,而那份情感,就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声音,是属于每个时代,每个人的永久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