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北京的夏日酷热难耐,而皇宫里是如何避暑的呢?历史上,皇帝们为了抵御炎热,采取了多种巧妙的方法。首先,他们利用冬夏季日影变化设计房屋檐角,使得屋檐能遮阳避暑,同时在冬天时能让阳光直射室内,保持温暖舒适。
其次,他们使用竹帘和凉棚来营造阴凉。竹帘悬挂在屋檐前,不仅遮挡了阳光,还留有空隙供风通透。不同级别的人物享用的竹帘也各有差异,有的用斑竹编织而成,更显奢华。而凉棚则是搭建在宫殿顶上或院子里的遮阳设施,用圆木支架、苇席覆盖,可展开遮挡烈日,或收起通风,让人感到清凉。
再者,他们采用冰桶凿孔送冷气。冰块储藏技术早已发达,在明清时期,每年夏季都大量使用冰来降温。在紫禁城周围设有多座官窖用于储存冰块,当夏至之际,便可取出使用。此外,宫廷还有一种类似现代冰箱的“冰箱”,虽然简单,但实用,为居住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冷却效果。
此外,从康熙帝以后,每当盛夏到来,便会选择离开故宫前往颐和园、圆明园或承德避暑山庄,以逃脱北京那繁重的热浪。这些建筑不仅美丽,而且通过精心设计,可以更好地应对酷热,让那些居住其中的人感受到一种近乎仙境般的清凉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