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边界”概念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初,罗马人的“边界”仅限于城市城墙,代表着他们生存的安全圈。随着罗马共和国的扩张,这个概念逐渐演变为整个已知世界。在帝制时期,罗马人将自己的影响力视为全球性的,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理想化、无限扩展的“世界帝国”。然而,这种宏大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使得即便是最强大的罗马帝国也无法维持其版图和军事防御。
limes这个词汇起初指的是光秃秃的地面路,但随着时间推移,它成为了表示边境线和军事道路的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limes的含义不断演变,从指具体的地理特征到广泛意义上的边境地区。而这种变化反映了罗马国家从小国到大国转型过程中的空间扩张。
尽管如此,罗马人对于自己能够实现无限制扩张并控制全世界这一梦想一直坚信不疑,即使这背后隐藏着经济和军事能力有限的事实。哈德良皇帝放弃进一步扩张政策标志着这一梦想破灭,同时也是对帝国极限第一次在制度上得到承认。随后,罗马帝国走向防守状态,最终在蛮族入侵下瓦解,而那份曾被视作可能实现的大一统理想彻底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