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边界”概念是不断演变的,它从最初的城市城墙扩展到整个已知世界,再到全世界,体现了罗马从小国发展为大帝国的空间转变。罗马人最初将边界视为维护生存所必需的地界,这一观念由努玛确立,并由疆界神特米努斯保护。随着国家版图扩张,边界理念也推广至整个已知世界。在帝制时期,罗马人的“边界”不仅限于已知世界,更是指全球范围内的领土和海域。这一理想在罗马社会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维护这一全球帝国,而直至帝国灭亡,这一观念才被迫面对现实。
表示“边界”的术语limes,从最初指泥泞道路,逐渐演化成为军事道路、边境线甚至行政概念,其含义与原始意义相去甚远。limes更直接地反映了罗马军事统治主张和空间范围,但这种理想中的无限扩张并非现实可行。这一点在吉本看来,即便经济充足,也难以维持庞大的卫戍军队,因此,无论如何扩张,罗马帝国都无法实现其理想中的全人类主宰。
生活在“罗马和平”时代的阿庇安已经意识到帝国统治达到了自然极限,而哈德良皇帝放弃扩张政策实际上宣告了这一理想破产,为承认并接受自身极限打下基础。当蛮族入侵浪潮席卷而来,导致四分五裂之局面时,一切关于全球性、无限制、超越极限的大梦幻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