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昭王十七年、魏昭王六年(前二九〇),韩国派遣使者前往秦国,请求秦昭王攻打魏国而非继续对抗韩国。同时,韩国又向秦国献上土地,以此求和。秦昭王与韩国达成和解后,将全部力量转向了魏国的征服。在这次战争中,魏冉亲自带领军队出征,并迫使魏国割让河东地区换取蒲阪和皮氏两地。随后,白起和司马错率军进攻轵城,并成功占领了包括垣邑在内的六十一座城镇。
面对连续不断的战败,韩国家园损失惨重,其南北两个铁矿中心——宛邑(今河南南阳)和邓邑(今河南孟县西)的丢失,让韩僖王不得不再次寻求与秦的谈判。然而,这一次的请求遭到了魏昭王的拒绝,而成阳君却坚持己见,不愿屈服于强权。这时,他提出将扣留成阳君作为交换条件,使他不敢踏足秦都,但成阳君依然选择前往,与东周之主一同朝见秦昭王。
在那次会晤中,成阳君表明了他的屈服意愿,并承诺献出武遂二百里的土地以换取媾好。此举得到了秦昭王的允许,从此 Qin 和 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公仲侈死后的继任者公仲珉则进一步加强了这一盟约,他甚至更是割让武遂二百里之地给予秦,为的是确保自己国家不会再受到攻击。随着公仲珉返回家乡,一代名相也告一段落。不过,在他离世之前,他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自己的国家免受战争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