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惠施(前390年—前317年),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名家“合同异”派代表人物。曾任魏国宰相长达十二年,主张合纵抗秦,尊齐为王,是魏国联合齐国和楚国共同对抗秦国的主要组织者和支持者。
【简评】
惠施是名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天下篇》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是说他知识渊博,阅览丰富。南方有个奇人名叫黄缭,询问惠施“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假思索,应对如流,“遍为万物说”。庄子曾说惠施“以坚白鸣”(《庄子·德充符篇》),批评惠施“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庄子·齐物篇》)。可知惠施的论题,主要是有关宇宙万物的学说。可惜他的著作已经失传,只有《庄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个命题,即“历物十事”。
【历史事件】
在公元前319年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家,而张仪失宠离去,这时期重回魏国内部政策导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个背景下,他再次担任了宰相一职,并且继续推行合纵政策。
【哲学思想】
作为合纵运动中的重要策略家,他对于政治斗争、外交策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见解。他提出的关于自然界规律的问题,如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以及关于时间空间变化等问题,都体现了他对世界的一种深刻洞察力和系统思考能力。
【成语典故】
成语“学富五车”,即由此而来。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学问非常丰富,可以装载五车书籍,也可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很广泛,不胜枚举。
【文化影响】
虽然没有留存其直接作品,但通过其他文献记载,我们了解到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其思想对后世智者的影响。此外,《战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汉武帝时代的人韩非,都曾提及过他的名字,这也反映出他在那个时代的地位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