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全集中的程学勤音乐工作者的传统韵味

在安庆市怀宁县农村的黄梅戏故乡里,程学勤自幼便被周围的黄梅戏表演和传唱的民歌深深吸引。六岁那年,他跟随一个瞎眼算命先生十里山路相随,听他拉二胡,那份纯净的声音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决定要成为一名音乐家,从此开始了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在上中学时,他每天晚上都会坐在门口聆听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的排练声,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熏陶,让他的音乐梦想更加坚定。

早熟且有才华的小程学勤,在小学时代就学会了拉二胡,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了一把蟒皮制成的二胡。1954年,他凭借非凡的琴艺,被民众黄梅戏剧团招募进队作为主胡演奏者。这个时候,仅仅是13岁而已,可见他对音乐抱有的热情和天赋。

在一次偶然的情境中,程学勤遇到了著名作曲家时白林,当他听到《春香传》的旋律后,便立即产生了创作自己的作品的心愿。他开始踏入作曲领域,并且通过自学乐理知识和系统学习黄梅戏,使自己逐渐掌握编曲技巧。在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的情况下,他依靠不断努力和对音乐无限热爱,最终成为了一位多产并享誉盛名的作曲家。

从1955年的第一部作品《杜鹃》到2005年的四集电视剧《明月清照》,程学勤创作出超过204部不同类型的大、小型黄梅戏作品,为这门艺术形式贡献了大量宝贵财富。而他的卓越成就,也让他成为了当代中国少数几位以自学为基础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之一。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事业生涯中,程学勤获得了诸多荣誉,比如1984年的《渖婿招婿》获省首届戏剧节一等奖、1988年的《公主与皇帝》获省第一届艺术节作曲奖,以及1990年、1992年连续两次担任电视剧《黄山情》、《桃花扇》的作曲家,再度斩获“金鹰奖”、“飞天奖”。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山乡情悠悠》的成功,使其赢得“2000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

对于这些荣誉,程学勤总是持谦逊态度,不太放在心上,而更多地重视的是老百姓对于他的喜爱。当人们能够感受到他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时,那才是最大的鼓励。他坚信,一流作品必须有独特性,有生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外界认可或物质上的回报。至今,每一次回到故土,都能看到那些曾经被自己所激励的人们,他们正用着温暖的话语向他致敬。这,对于一直以老百姓为己任的人来说,是最美妙不过的事情。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