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其代表作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地位无疑十分重要。他强调了通俗性和写实性的重要性,在他的创作中以此为核心,全力以赴地表现出来。在他自己的作品分类中,即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前两类体现了他追求兼济独善的道德理念,因此受到重视。此外,他提出了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主要是针对早期讽谕诗的创作而发表的主张。

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后,被安葬于香山遗址保留着他的一段历史足迹,并继续激励着后人的艺术探索和文学发展。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