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郝寿臣的严格教导下,郝德元从小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因家庭环境和父亲的期望,他被迫放弃追求艺术的梦想。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内心深处对京剧的热爱。在读书期间,郝德元暗自学习京剧技艺,并在课余时间陪伴父亲演出,从中吸收技巧。
毕业后,郝德元前往美国留学,在纽约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他在美期间,不仅工作忙碌,而且持续地投身于京剧研究与表演中。为了不影响邻居,他甚至在地道车站练习嗓子和唱念,使得他的声音更加雄浑。
1951年,郝德元与同行们共同创办了美国第一家京剧票房“国剧雅集”,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该团体先后公演86场、206出戏,在华人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1956年,当北京电影制片厂筹拍《群英会·借东风》时,郝寿臣被选为曹操一角。但由于病情突发,无法完成拍摄任务。其间,由袁世海代替扮演曹操,而这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1962年,《郝寿臣脸谱集》出版,此书是关于脸谱设计艺术的一本珍贵资料。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该书一度失踪,只有王光美同志保存了一本,并最终捐赠给“郝寿臣艺术整理委员会”。
1980年代初,“面临恢复名誉”后的王光美再次将这本珍贵画册赠予委员会。这份画册后来被用作主席珍藏本重印,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在1996年的首发式上,这份画册永久陈列于湖南故居,以供人们瞻仰。
直至退休前夕,即1990年3月24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考试研究委员会任委员之时,对教育事业有着深远贡献的人物——我们所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如何以一种既谦逊又坚定的姿态,将自己的事业延伸至教育领域,并且取得显著成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