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啸伯于魁智京剧演唱会对偶之韵

名家轨迹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1910-1977),源自满族,北京大兴县人。其家族文化氛围浓厚,祖父裕德曾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后任相国;父亲熙明担任度支部司长,同时擅长书法绘画。奚啸伯在父辈的影响下,从小便对书法、绘画和京剧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先后学会了《卖马》、《战太平》、《探母》、《洪羊洞》等经典戏曲,并决心将来成为一名京剧演员。在言菊朋与奚家的交往中,他常到言家听调嗓,便产生了拜言学戏的想法。尽管家族成员对于此事持有保留态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争取,他于1921年正式拜言菊朋为师开始学习京剧。

奚啸伯在师门之下勤勉刻苦,不断向吕正一、王荣山学习。他每天徒步二十多里往返于两大家庭之间,从不间断地背诵词句、练习腔调。在家庭中,他还专注于练功和塑造角色,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在1929年正式进入行伍后,他先与尚和玉搭班合作,以二牌老生身份参与各种演出。此后他又与杨小楼、新艳秋、小翠花、章遏云等知名演员合作,共同上演包括《二堂舍子》、《四郎探母》、《法门寺》等众多经典作品。

1933年受尚小云邀请参加全集《秋胡戏妻》的巡回演出,而1935年则应梅兰芳之约,以二牌老生身份陪同梅兰芳赴武汉及香港进行表演。此外,在1936年的10月份,他再次随梅兰芳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上 演《探母回令》、《汾河湾》以及其他几场精彩绝伦的剧目。每场结束时,梅兰芳都会细致地指导他的唱念技巧,在艺术巨人的指点下,奚啸伯不断进步,将自身技艺推至顶峰。

1937年他终于独立挂头牌并拜李洪春为带道师,与李德彬、傅德威、赵德钰等杰出的同行合作为三国戏而闻名,此后又加入侯玉兰、高盛麟、裘盛戎等新鲜血液,使得团队阵容更加整齐繁荣,其声誉迅速提升。一路走来,奚啸伯以其独特风格——委婉细腻、中性雅致,被公认为京剧四大须生的之一,其代表作如《白帝城》,展现了一种新的艺术风貌。

在解放之后,奚啸伯曾担任北京京剧四团团长及石家庄京剧团副团长职位,并积极参与现代话劇创作,如排演了《白毛女》,展示了其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热情。他的主要代表作品包括《空城计》,体现了一种新的编排理念,以及其他如《上天台》,融入更多创新元素,如“击鼓骂曹”,展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一切都证明了他是一个跨越时代且不断革新的人物。而关于他的个人信息,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姓名—奚啸伯;行当—老生;艺名—流派—男性;代表作包括但不限于,《白蟒台》(苏武牧羊)、空城计(苏武牧羊)上的骑射情景,以及许多其他经典作品,如“击鼓骂曹”中的勇敢表现,是他最富有成就的一些作品集合体。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