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回顾童年时的贫困与孤独,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无尽的坚持和不屈。我辍学后,开始在江湖上流浪,在各种戏班中学习京剧,同时阅读各类文史书籍。1927年,我加入了田汉主办的南国剧社,这是我步入戏剧世界的大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先后在福建、泉州、厦门等地教授国文,并参与了新艺话剧团和中国旅行剧团。
我的创作生涯丰富多彩,从《北地王》到《红楼梦》,从《苏武牧羊》到《逃婚》,每一部作品都承载着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艺术形式的探索。在上海美专和复旦大学,我也担任过国文教授,传授知识并启发学生们。
然而,我的真正使命是研究中国戏曲史。在30年代至60年代间,我完成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戏曲史的小册子和大著,如《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周贻白戏剧论文选》等,这些作品汇集了我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文学创作与教育之外,我还是一位热衷于集邮的人。自50年代起,一直专注于收集红印花加盖票,不仅拥有解放区票邮中的稀有品种,还收藏了大量国际邮票,包括日本、苏联乃至埃及等国家发行的一些珍贵邮件。这让我得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体验不同时代的情景,也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
随着岁月流转,我的生活经历丰富而多彩,但我始终保持着一种对知识、艺术以及历史遗产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