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有几个重要角色孙志宏票友一生

在天津港务局工作的父亲,以精通胡琴而闻名,他自幼在家中耳濡目染,经常有专业京剧演员孟昭霖到家中指导。12岁时,孟昭霖开始教导孙志宏,强调老生唱腔必须清晰吐字,不容许“包音”,行腔要避免拖沓冗长,与剧情和人物紧密相连,为表演本身而非为了哗众取宠。此外,节奏也需紧凑,如学余派或杨派的节奏,每个字都应准确落点,使之听起来像一块整齐的木板。在18岁时,孙志宏拜入周福隽门下。当时的周福隽是民间组织“余叔岩研究会”的会长,并且是京剧艺术的大师。他对待孙志宏提出了更高要求,让他学习《乌盆记》等戏曲,这些都是余派传统中的经典作品。周福隽通过画坐标来教授唱腔,其中横轴表示小节线竖轴表示音高,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位置。这是一个极为细致的方法,用以分析每个字、每个动作的位置与时间。

孙志宏在周福隽老师那里学习了6年,在这期间,他不仅学习了《乌盆记》、《战太平》、《失空斩》、《打棍出箱》,还有其他多部戏曲。在2000年,由于父亲过世后的事宜让他暂离京剧界,他决定再次寻求新的指导,所以托人介绍拜杨乃彭为师。杨乃彭是一位经验丰富且技术娴熟的京剧演员,对孙志宏进行了系统性的教学,让他深入理解《坐宫》、《碰碑》的内涵与技巧。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