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梅清以画黄山而闻名,他的作品深刻地捕捉到了黄山的精神。他与石涛和弘仁一起,被誉为“黄山画派”的重要人物。现代艺术家贺天健在他的文章《黄山派和黄山》中这样评价:“石涛得到了黄山的灵魂,梅清得到了它的影子,而弘仁则得到了它的本质。”
梅清原名渊公,号瞿山,是安徽宣城人。他出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去世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他考取了举人,这时候他已经与石涛建立了友谊,他们相互交流艺术理念。石涛早期的作品受到了他的影响,而他晚年的作品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从而两个人都被誉为“黄山派”的巨匠。
除了绘画,梅清还擅长诗词和书法,并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以及一系列描绘黄山市景的大作——《黄山纪游》。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他擅长绘制松石,但尤其擅长描绘黃山市景。在自述中,他说:“游过黃山市后,无论是笔墨还是其他事物,大多数都带有黃山市的情感。” 他的畫作,以气势磅礴、行笔流畅、运墨丰富而著称。他能够将险奇之景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用线条盘旋曲折,营造出强烈运动感。这些风格与新安派那种简洁精练截然不同。
梅清曾经深入探索 黄山市区,对真实景色进行多次写生。这使得他的画作既具有元代美学的特色,又有着自己独特创新的痕迹。他的风格高雅且优雅,善于表现云烟变化中的大峦形象,以及古老参天的大树。他使用卷云皴法来表达一种空旷广阔的情境。此外,他还有一幅名叫《高水流图》的作品,在72岁时完成,当时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至今,这些作品因其苍劲笔触、丰富墨色及细腻皴刻等元素,都体现出了浓厚的人文情味。而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版本之间价格差异极大,有时甚至出现20倍以上的情况,这说明鉴赏价值非常高,而且鉴别真伪并不容易,因此市场上存在大量假货,使真正精品难以辨认,即便是售价不稳定也是如此。不过,一般来说,如果是在1990年代之前出售的话,那么价格会更高一些,而之后则稍微降低一些。但无论如何,只要是品相良好,那么收藏者总是愿意为此付出昂贵的一份钱。